Search

【#育兒筆記】144:當對話入口被封閉時,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 (芳瑜)

昨日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育兒筆記】144:當對話入口被封閉時,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 (芳瑜)

昨日,應該是我一打二出門最慘烈的一天。朋友送了我一張台北市雙層觀光巴士的票券,於是趁著好天氣帶孩子們去兜風。

一早,我們先坐捷運到台北車站,這時我還在心裡默默慶幸終於熬到了孩子們都能穩定坐車了,不吵鬧、不亂跑、不脫口罩,有時候還能讓我默默放空。

搭乘觀光巴士的體驗很不錯。路線有兩條,我們搭乘藍線(最遠到故宮),一小時後繞一圈回到台北車站。孩子們感到很新鮮,配合度很高,也讓我鬆了一大口氣,好好享受難得的兜風體驗。

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奇怪的是,Aaron沒什麼笑容,表情比平時熱愛看車的他淡定許多,且執意要坐在我腿上。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比較敏感,還不太適應,就不再多想了。

下車之後,剛好12點,我想在微風用餐再回家。

挑選餐廳時,孩子們有點不耐,但還在我的理解範圍內。終於進了餐廳,準備點餐時,Aaron的情緒明顯很躁動,大聲催趕。我知道他是餓了,不過又覺得納悶:怎麼耐性盡失,突然退化到半年前的樣子?

吃飯的過程還算順利,但是即將結束時,忘了何故,Aaron又開始發脾氣,提醒幾次都無效,他好像把耳朵完全關閉了一樣。我只好抱著他走出餐廳,讓他在人群較少的地方發洩一下。

按以往的經驗,只要轉換環境,孩子的情緒就會和緩一些,很快可以重新展開對話。但是今天的他莫名失控,不給擁抱、不表達需求、不回答任何問題,只是繃緊身體吼叫著。雖然我內心有點慌,但還是在溫和堅定的引導下,讓他自己決定小聲地進餐廳吃完餐點。

從車站餐廳到搭乘捷運的路上,更是慘烈,我一度以為自己回不了家。

一踏出餐廳門口,Aaron就不願意前進,嚷著說要待在這裡。和剛剛一樣,不給擁抱、不表達需求、不回答任何問題,我完全無法與他展開對話進而了解他此時此刻遇到的困難。我能做的就只有陪伴,說我會在這裡等他,直到他準備好要跟我們走了,就可以來牽我的手。

通常不一會兒,孩子就會主動湊上。但今天的他彷彿卡在什麼莫名的情緒裡面,既說不出口又無從解決,於是一直到搭乘捷運的路上,就這樣鬧著脾氣走走停停將近10次!

過程中,我屢屢透過深呼吸覺察自己的情緒。我發現自己雖然耐心減少了,也確實有點煩躁,但離身心緊繃的憤怒還很遠。因為此時更多的感受是「好奇」:我兒子到底怎麼了?

上了捷運之後,以為情況會好轉,可惜並沒有,只有更慘烈。

明明有座位的兩人,很反常的都堅持要坐在我腿上,並且情緒都十分激動,放任何人下來都會引來一陣哭吼。於是,他們就各坐在我一隻腿上⋯⋯

擁擠卻安靜的車廂中,傳來路人喃喃的同情聲,以及Aaron想要霸佔我雙腿的低吼聲。我努力調整姿勢,也輕聲提醒他注意音量,沒想到他彷彿發狂一樣,更刻意的大聲吼叫,引來一位阿姨比出「噓」的手勢,請他安靜。

我知道,家還沒到,該下車的時候卻到了。

和餐廳一樣,如果孩子的行為會在公共場合干擾到他人,提醒無效,我們就必須離開,重新整頓與選擇。

下車後,我們待在沒什麼人的角落,總共目送四列捷運離開。

這段時間裡,Aaron將口罩與鞋子全脫了,沒有停止過哀鳴與吼叫,也沒有對話的意願。他就像是一頭情緒怪獸,被未知的情緒徹底淹沒而不自覺。

面對這樣的處境,好在我有兩件值得安慰的事。

一是Evonne難得沒有被影響,在一旁自得其樂,對照起來簡直是一幅美麗可親的風景。二是我的內在更加穩定了,幾乎沒有任何情緒起伏,不像從前那樣刻意耐著性子的感覺。

因為我知道,當對話入口被封閉時,若是急著解決問題(Aaron的未知情緒)或是完成目標(回家休息),都只會讓現況更加糟糕。

我能做的,只有陪伴⋯⋯

第四列捷運駛離之後,他突然開始穿起鞋子,但看起來已經極度疲累,邊穿邊生氣。這時,我再次向他確認是否願意搭車,並且穿好鞋子、戴上口罩、保持小聲,得到肯定的回覆之後,我便幫忙他穿戴好,終於搭上捷運了。

雖然多花了20分鐘等車,但這可能即是當下他面對情緒所需要的轉化時間。而我能給予最好的幫助,就是陪伴而已。

上車後不久,一樣執意要坐在我腿上的他,竟然出乎意料的在我懷裡睡著了。自從不再是嫩嬰後,除了推車和汽座,我沒看過他在其他地方斷電的樣子。由此可知,他有多疲憊!

同時,我也才似乎明白他究竟怎麼了⋯⋯

早上出發前,因為他耳朵上蚊蟲叮咬的傷口有點腫大,先喝了醫生開的抗組織胺藥水。通常這種藥物會有輕微嗜睡的副作用,但孩子們以前的反應沒有很明顯,因此我沒有太在意,照樣出門玩。

然而藥效發作後,他的身心應該是處於極度矛盾的狀態:身體越來越疲憊,心裡卻還想繼續行動,連他都搞不明白自己究竟怎麼了,和原本精力旺盛的狀態如此不一樣!因此,即使我詢問他是否疲憊,他也完全無法回應。

這麼反常失控的一天,不得不令我想起他更小的時候。當高敏感、高堅持度的孩子還不會表達的時候,只能透過無邊無際的哭鬧來為自己發聲。雖然照顧者會感到非常挫折,但最挫折的其實是他自己。

眼看過沒幾站就要到了,他才剛睡著,我便不捨馬上叫醒他。下車時,我背著小包包和後背包,一手抱起熟睡的Aaron,另一手牽著Evonne,就這樣一路走到捷運站外才放他下來,喝點水、醒醒腦,再一起走回家。

午睡過後,他還是花了一些時間轉化自己的情緒,但是反應已沒有白天那麼激烈了。晚上睡前,我終於趁著他身心放鬆、軟綿綿的時刻成功開啟對話。我很欣慰。

當然,這一天令我更欣慰的是在如此折騰的過程中,我先 #安頓了自己。

因此,雖然我有一些正常的負向情緒,但我可以 #避免負向言語和行為。比如:「你到底要鬧多久?」、「閉嘴啦!再吵的話⋯⋯」、施加懲罰,甚至就把孩子丟下,自顧自走得遠遠的。

也因此,我可以在孩子的情緒風暴中找到一個支撐彼此的支點;可以在真誠的陪伴中不忘愛與原則;可以在風暴過後還記得好好欣賞彼此——

即使我們都累得徹底,但是我們都沒有放棄努力的轉化情緒、掌控行為,等待對話入口再次開啟的時刻。

#2y7m
#歡迎分享
—————

🔸延伸閱讀🔸

📌 高敏感兒童(HSC)的善解人意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150934969782119/?d=n

📌世界越快,心則慢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09149253960690/?d=n

📌口罩之亂──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5615886647360/?extid=0&d=n

📌「薩提爾式對話」日常二例 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31998415009107/?extid=0&d=n

📌 停頓──讓問題跑一會兒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43054520570163/?extid=0&d=n

📌讓「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」回家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1463337062615/?extid=0&d=n

📌爆炸了,然後呢?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72150747660540/

📌「薩提爾式對話」日常二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31998415009107/?extid=0&d=n

📌 「聽核心」──最實用的對話工具 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72765334265748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